比起往年,今年似乎略过了秋季直接入冬,气温断崖式下降。这让不少人担心今年是不是超级寒冬?
国家气候中心预测,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持续发展,秋季后期进入拉尼娜状态。根据历史数据,拉尼娜出现时,冬季偏冷的概率会增加,但并非绝对,专家指出,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为主,但是气温阶段性特征明显,冷暖起伏大。
拉尼娜会给今年冬季带来什么影响?
1. 冬季偏冷的概率增高
2. 气温波动大,极端冷暖交替
3. 北方雪灾风险,南方低温雨雪冰冻风险
4. 南方地区冬季降水较常年偏少,阶段性气象干旱风险
如何应对可能到来的寒冬?
(1)分层穿衣法应对气温骤变
气温波动大的情况下, 可采用“保暖内衣+薄毛衣+防风外套”的分层穿衣法,便于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,避免因单次穿衣过厚或过薄导致感冒。头部、颈部、腰部和脚踝是抗寒薄弱区,建议戴针织帽保护头部,搭薄围巾呵护颈部,穿加绒短袜保暖脚部。
同时,要保持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,北方供暖地区室内温度建议控制在20-22℃,避免过热导致肌肤水分流失和呼吸道干燥;南方可使用空调制热,但需搭配加湿器,将空气湿度维持在40%-60%。
(2)饮食调理内在增强抵抗力
多吃温性高蛋白食物,如适当摄入牛肉、羊肉、鸡肉等,搭配萝卜、山药等根茎类蔬菜,既能补充热量抗寒,又能养护脾胃。同时可适量食用坚果、深海鱼类(如三文鱼)、牛油果等富含Omega-3和Omega-6脂肪酸的食物,这些健康脂肪是构成皮肤细胞膜的重要成分,能够帮助从内部对抗寒冬干燥。
(3)重点预防心脑血管风险
寒冷环境中,为减少热量散失,体表的血管会反射性地收缩,这会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,直接引起血压上升。同时,心脏需要更费力地工作才能将血液泵向全身,增加了心脏的负荷。有基础病的人群应避免在清晨6-10点这个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时段锻炼,这个时间血压和心率会处于生理性高峰,加上气温最低,会叠加双重风险。
(4)做好保湿预防皮肤瘙痒皲裂
低温、干燥以及气温骤变,都会加速肌肤水分蒸发,当皮肤干燥到一定程度,会引发瘙痒,而搔抓会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,导致炎症和更严重的干燥,最终发展为皲裂,即皮肤出现深达真皮层的裂口,伴有疼痛和出血风险。而预防的核心在于减少水分流失,强化皮肤屏障。
最好避免在冬季使用强效控油或含皂基的清洁产品,水温保持在温热而非烫热,以免过度剥离保护性的皮脂,同时使用含有神经酰胺、角鲨烷、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保湿产品,模拟皮肤本身的脂质成分,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。洗脸、洗澡和洗手后,一定要及时涂抹乳液或霜,锁住水分,保持滋润。

无论是寒冬还是暖冬,都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,有针对性地做好生活准备和健康防,从容过冬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