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你的皮肤总是白不起来?中医教你美白去黄!

俗话说,一白遮百丑,但很多人尝试了各类美白产品都收效甚微。从中医角度看,你的皮肤总是白不起来、暗沉蜡黄,是因为内在脏腑出了问题!

 

五脏六腑是如何影响皮肤的?

 

1脾胃虚弱,肌肤失养

中医认为 “脾主运化”,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气血精微滋养肌肤。若长期饮食不节(如嗜食生冷、甜腻)、久坐少动,易致脾气虚弱。此时水湿代谢失常,就像土地被雨水浸泡无法滋养作物,肌肤缺乏气血濡养,便呈现蜡黄、松弛状态。

 

自查信号:面色萎黄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稀、舌边齿痕

 

2 肝郁气滞,肤色暗沉

“肝主疏泄” 调控气机运行,情绪压力过大、长期熬夜时,就会导致肝气郁结。在人体内,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,面部血液循环不畅,就会形成色素沉着使肌肤暗沉发黄,甚至长斑。

 

自查信号:情绪抑郁、月经不调面色青暗、两颊色斑

 

(3)肺失宣降肌肤受损

《黄帝内经》强调肺主皮毛肺通过宣发功能将卫气布散于体表,如同给皮肤穿上 “隐形铠甲”。卫气充盈,抵御外邪(如紫外线、污染物)侵袭;气虚弱会削弱皮肤抵御能力使皮肤易受紫外线、污染物损伤,加速老化暗沉

 

自查信号:皮肤苍白、易过敏、反复长痘、气短咳嗽

 

4肾阴亏虚,肌肤失泽

肾为先天之本,肾阴充足则皮肤润泽。过度劳累、房劳伤肾会损耗肾阴,出现阴虚火旺。就像干涸的河床失去水润光泽,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,甚至出现黄褐斑。

 

自查信号:腰膝酸软、五心烦热、舌红少苔

 

12.jpg

中医如何改善皮肤暗沉蜡黄?

 

(一)饮食调理,健脾祛湿

日常饮食可遵循 “健脾祛湿” 的原则。多食用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,如山药、薏米、芡实等。同时应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腻、甜腻之物,以防损伤脾胃、助湿生痰。

 

(二)情志调节,疏肝解郁

保持心情舒畅是改善皮肤状态的重要环节。中医强调 “七情致病”,不良情绪对机体气血运行影响显著。可通过冥想、瑜伽、听音乐、旅游等方式调节情志,舒缓压力。

《素问・上古天真论》提出 “恬淡虚无,真气从之,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倡导人们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豁达,使肝气条达,气血调和,肌肤自然焕发光彩。

 

(三)生活作息,顺应天时

遵循 “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” 的自然规律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夜晚 23 点至凌晨 3 点是肝脏气血最旺盛的时候,此时进入深度睡眠有助于肝胆的疏泄与气血的调养。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生物钟,影响肝胆功能,导致气血生化与运行失常。

适当运动也必不可少,如八段锦、太极拳等传统养生功法,能促进气血流通、调和脏腑功能,增强脾胃运化能力,改善皮肤状态。

 

(四)穴位按摩,调和气血

可按摩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太冲等穴位。

足三里有 “长寿穴” 之称,按摩此穴可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;

三阴交是肝、脾、肾三经交会穴,能健脾补血、调肝补肾;

太冲可疏肝理气、平肝熄风。

每日按揉各穴位 3 - 5 分钟,以局部酸胀感为宜,长期坚持有助于调和气血、改善肌肤色泽。


想要肌肤白里透红,要结合饮食、情志、作息穴位按摩等方法,内调外养,从根本上来改善皮肤暗沉蜡黄,实现由内而外的健康好气色。

 


相关推荐